close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www.psychicjoystar.com/JOYSTARsmImageEnhanced_op_428x600.jpg&width=226&height=334)
這個論點可能很難理解,更不容易接受。因為接受了這樣的說法,就更意味著要為一切負責任。但是回顧自己的生命,卻也驗證了這個論點。
小時候我受到氣喘的困擾,常常因此無法到學校,或參與一些劇烈活動。那時覺得自怨自艾,好恨自己身體怎麼那麼差。但是在陸陸續續的自我探索中,我意識到了一件事:生病是我讓自己休息的方法。兒時的我自我要求高,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,但是身體有極限,內在的自己也會不滿,所以只好生病,以一種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法來讓自己休息(50%以上的氣喘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)。生病對我而言是件矛盾的事,雖然生病不舒服,但潛意識中卻期待生病,可以休息,可以得到父母的照顧。
事實是,我們創造了一切,也創造矛盾,來回應潛意識心。例如,潛意識中相信自己不值得成功的人,就往往會在成功前發生些什麼,讓自己無法成功。例如,潛意識的生命目標與現在所做不符,可能也會以生病的方式,使現在進行的事無法繼續下去。
我們不可能創造出自己不喜歡的東西,矛盾意味的是,我們的意識心和潛意識心不一致。就好比在參與競賽時意識心想要獲勝,但是潛意識心認為自己不夠好。這時矛盾就產生了,可能會以嚴重胃痛的方式讓自己退出競賽。這樣的狀況若是頻頻發生,一定會成為自己的困擾。但是我認為這反而可以成為一個禮物。當我們去接納矛盾,以不帶批評的方式探究矛盾,就可以更為認識自己,與自己同在。當我們認清自己內在真正的渴望,當我們的潛意識心與意識心都期待著同一件事的發生,我們可以全力以赴。而這不就是快樂嗎!
全站熱搜